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、综合性法律,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,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,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。8月28日,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法律大讲堂开课,邀请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民商法研究所所长张平华面对面讲解《民法典》。60余名检察干警认真聆听了张平华教授的精彩授课,更为深入地学习和全面掌握民法知识,更好的开展检察工作。
张平华教授长期致力于侵权法、民法总论、继承法等领域的前沿研究。在《中国法学》、《法学研究》等发表论文80余篇,出版著作或教材10余部。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、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等转载17篇次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或青年课题2项,省部级课题7项(其中重大课题2项),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2项。张教授长期担任民法总论、物权法、债权法等授课任务,授课效果多次位列榜单前10。大力深化教学改革,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,二等奖2项。个人所撰《担保法》一书入选“十二五”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、《民法总论》入选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统编教材等。
此次,张平华教授从《民法典》的制度传承、结构特点与重要创新三个方面入手,对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“法典”命名,总共1260条的法律进行精要解读。其中涉及人格权独立成编、公私结合共同治理建筑物区分所有、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、新增居住权、多元开放便捷的担保制度、完善债的保全、构建了丰富的合同类型、身份法向财产法回归、维持和谐生活之特质、“宽严相济”的侵权责任等内容是此次授课的重点。张教授的讲解层次清晰、重点突出、结合案例、联系实际,一些模糊的法律常识和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,都在课堂上一一有了明确的答案。
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书,它回应了国家和民族当下的关切。4个小时的法律学习,立体厚重而丰满,张平华教授的讲解不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学习方法的启迪,为检察干警们学深学透民法典打开思路。与会干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此次学习对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核心要义、重点问题,提高学法的本领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。检察干警们将把所学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融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检察工作中,为推进依法治国、维护人民利益、化解社会矛盾、促进和谐稳定贡献检察力量。